近年来,有不少人因为频繁的胃部不适症状,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竟然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潜伏在胃黏膜组织中,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消化道疾病。因此,及时发现并接受治疗对于保护我们的胃部健康至关重要。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呢?这里给大家介绍3个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紧密的症状,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建议你及时去医院进行专业检测。
一、经常出现胃部不适感
如果你经常感觉胃部隐隐作痛,或经常感受到胃胀气、胃部胀满难受等症状,甚至出现长期烧心、泛酸等情况,就有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引起了胃黏膜炎症。这些症状的出现与细菌感染引起的黏膜损伤密切相关,当胃部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往往容易导致胃粘膜功能受累,从而引发消化不良的各种症状。因此,当你频繁出现上述胃部不适,且症状长期反复,使用一般养胃方法难以缓解时,不妨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并做相关检查。
二、长期存在口臭,味道难以缓解
口臭原因复杂,有时候和口腔卫生有关,但如果你本来注重口腔卫生,并没有口腔疾病,却总是长期存在难以消除的口臭,这种情况也要引起注意。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高定植率,除了损伤胃黏膜,还会使胃内环境失调,产生异味气体,胃气通过食道口腔反流至嘴部,从而引起口臭问题。持续的口臭还会造成社交和人际交往的不便,影响生活质量。如你长期受口臭困扰,且通过常规方法均无法彻底消除,不妨去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三、食欲不振、容易腹胀
当幽门螺杆菌感染严重,胃黏膜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就会导致胃的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出现食欲下降、进食后出现饱胀感、腹胀感加重以及消化不良等问题。如果你长期胃口变差,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胀得慌,并持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这个时候便不妨去医院做个详细的胃部检查。
出现上述症状怎么办?
当怀疑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去接受专业的检查,目前医学上常用的检查手段有碳-13及碳-14尿素呼气试验、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活检等方法。这些方法检查简便快捷且较为准确,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做到明确诊断。
一旦经过医生诊断确诊感染幽门螺杆菌,这时候大部分医生会针对你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一般分为抗菌方案与黏膜保护方案联合使用。比如医学界近年来常用以橙皮苷为原料制备的植物来源黏膜保护药物——多司马酯片,其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明确。这种药物的特点是仅在胃黏膜局部发挥作用,不吸收入血液,不影响全身代谢,能够有效改善胃粘膜炎症情况。另一个特点是它无抗分泌作用,仅局部起效,用药后通过粪便排出,少数服药者可能出现轻度恶心和呕吐症状,但一般不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服用多司马酯片时,应避免与其他治疗目的的药物同时口服,以预防相互干扰,从而影响彼此效果的发挥。当然,具体选择何种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大家不要自行服用药物,更不要盲目用药。
最后,请注意:当我们发现自己存在上述疑似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症状时,也无需过于紧张和焦虑。在日常饮食中,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起居,均衡膳食,合理搭配荤素,避免进食过于刺激和辛辣的食物,这才是保证胃肠道健康状态的关键手段之一。
总而言之,胃部不适、长期口臭、食欲下降这三个症状的出现,都值得去注意,尽快找到问题的根源,及早制定治疗和改善的对策,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胃肠道健康。
兴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